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小说之家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9页

当时主流的文学观念很难接受我们小说中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持有这样观念的作家和批评家认为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这些十九世纪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才是我们的文学传统。

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马尔克斯他们,还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荒诞派等都是外国的。

我们感到奇怪,难道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他们不是外国的?

当时的文学观念很像华东师范大学深夜紧锁的铁栅栏门,我们这些《收获》的先锋文学作者饥肠辘辘的时候不会因为铁栅栏门关闭而放弃出去寻找食物,翻越铁栅栏门是不讲规矩的行为,就像我们的写作不讲当时的文学规矩一样。

二十多年后的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不会在夜深时紧锁大门,可以二十四小时进出。

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马尔克斯他们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他们一样,现在也成为了我们的文学传统。

巴金很好地走了

巴金去世的消息传来,我先是吃了一惊,因为事先没有得到任何迹象,然后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犹豫了一分钟,还是没有给李小林打电话,我想她现在可能不接听电话了。

我第一次读到巴金的作品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粉碎“四人帮”

以后,很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重新出版,当时的出版是求大于供,我所在的海盐县新华书店进的书不多,我是一早去书店门口排队领书票,领到书票以后才能买书,而且每张书票只能买两册书。

我买了巴金的《家》,为什么?我少年时期曾经在电影的连环画上读过《家》,读完后我伤心了很长时间。

当我读完真正的《家》以后,我再一次感动了。

这部作品不仅写下了家庭中成员的个人命运,同时也写下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命运。

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一部作品和一个时代的关系。

后来我自己写小说了,我也写下了几个家庭的故事。

今天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巴金对我的影响,也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对我的影响。

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制社会,中国人在这样的社会体制里是没有个人空间的,其个人空间只能在自己的家庭中表达出来。

巴金的《家》揭示了过去时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

我从未见过巴金,其实我是有机会的,我只要对李小林说:我想见见巴金。

李小林肯定会带我去她家,可是我一直不好意思说,从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我每次去上海,都有这样的愿望,可是一直没有说。

后来巴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以后,我就更不能向李小林提这样的要求了。

李小林曾经说起过她父亲的一些事,比如最早让李小林阅读的外国文学是大仲马的作品,中国文学是《封神演义》。

李小林还说到她小时候学钢琴的事,她母亲逼她练习,她不愿意的时候就哭,这时候巴金就会默默地坐在女儿的身边。

阅读巴金的作品,尤其是《随想录》,会觉得他是一个在精神上勇敢的人,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在生活中温和的人。

今天晚上,巴金离开了我们。

我觉得在难受之后,还是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巴金该做的都做了,该留下的都留下了。

想想鲁迅吧,他没有写完自己人生的小说就走了;巴金是写完了自己人生的小说才走的,而且是修改定稿以后才走的。

我时常觉得《随想录》就是巴金对自己思想和生活最好的修改。

所以我要说:

“巴金很好地走了。”

我的文学白日梦

相邻小说
妈阁是座城(出书版)  河边的错误(出版书)  芳华(出书版)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密语者  谁家有女初长成  金陵十三钗  穗子物语  活着  兄弟  寄居者  铁梨花  人寰  绿血  花儿与少年  娘要嫁人  扶桑  少女小渔  陆犯焉识(出书版)  非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