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小说之家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2章

令我扼腕叹息的是,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直至1978年,前后整整15年,被&ldo;社会主义教育运动&rdo;、&ldo;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rdo;以及&ldo;五七干校&rdo;所浪费。

这恰恰是我从23岁到38岁的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期。

如果那15年用于专业创作,岂止可以多写1000万字。

这是最大的时间的浪费,生命的浪费。

更何况那无休无止的澎湃在中国大地的极&ldo;左&rdo;思潮,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以致后来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去拨乱反正,这才终于走上真理的轨道。

我视创作为生命,把作品看做是&ldo;凝固的时间&rdo;。

笔写来的,斧头也砍不掉。

自从11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我一辈子可以说是&ldo;从一而终&rdo;,只从事一项事业,即文学创作。

其实,有两个时期,我完全可以不写作:

一是&ldo;文革&rdo;时期,出书时除了送50本样书之外,没有一分钱稿费。

在那样的岁月,我白天在农村下地劳动,或者在电影厂里做&ldo;煤渣砖&rdo;、挖防空洞,夜晚像做&ldo;地下工作&rdo;一般悄悄写作,居然也出版了10本科普、童话等&ldo;6离政治&rdo;的书,还写好一大批书稿,压在我的抽屉或者出版社编辑的抽屉里,所以在粉碎&ldo;四人帮&rdo;之后我的作品如同喷泉涌出,在1978年我一度创造了&ldo;月出一书&rdo;的记录。

二是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我自己也拥有一批知识产权,很多人都劝我不必写了,含饴弄孙,坐享清福。

我却依然不停地写作。

我先后12次应邀出席全国书市,还多次出席北京书市、上海书市、羊城书市,就是因为我不断推出有影响的新着,出版社借助于书市&ldo;造势&rdo;,举行新书首发式或者签名售书。

在中国作家之中,我是很另类的一个。

我的作品除了数量多之外,而且体裁多样。

我是一个写作兴趣非常广泛的人,早年写诗,后来写过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电影剧本、杂文、评论以至相声、快板、歌词,最后定位在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

我是中国作家之中不多的出身理工科的作家之一。

我在北京大学读了6年化学本科,毕业之后却&ldo;背叛&rdo;了化学,从事电影、文学创作。

正因为我有着理科背景,所以早年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普、科幻作品;此后转向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进行&ldo;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rdo;的采访,写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50万字的&ldo;红色三部曲&rdo;,写下关于1957年全景式的纪实长篇《反右派始末》,写下182万字的长卷《&ldo;四人帮&rdo;兴亡》,写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实长篇《邓小平改变中国》等等;随着我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台湾、美国安家,我5次去台湾,7次去美国,并开始世界性的漫游,足迹遍及五大洲,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写下二十来本图文并茂的&ldo;行走文学&rdo;作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记述异域风情,诸如《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樱花下的日本》、《真实的朝鲜》、《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一半沙漠一半海‐埃及和迪拜》以及《大陆脚游台湾》、《台湾那些事儿》等等。

其中在美国&ldo;9?11事件&rdo;爆发时赶往纽约所写的长篇《受伤的美国》以及苏联解体10周年时访问俄罗斯、乌克兰所写的长篇《行走俄罗斯》,则已经超出&ldo;行走文学&rdo;的范围,成为国际重大事件的纪实文学。

相邻小说
远方灯火依旧  修改器外挂  重生之为你归来  少年郎进京做皇帝  全球首富  [综漫]为什么总有人召唤我  金陵春梦  [重生]鲛人师兄情劫难逃  我在娱乐圈修仙  爱情撞上来  虐婚99天:总裁的天价新娘  首席总裁夜夜欢  天降一百亿  非正规神棍  世嫁  弄权[女尊]  忍不住爱你  欢喜吟  [景零]一切归零  豪门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