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小说之家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3章

国共合作的广州时期(3)

黄埔军校继&ldo;陆军军官学校&rdo;、&ldo;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rdo;校名之后,正式启用的校名是&ldo;中央军事政治学校&rdo;。

这个校名是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加伦建议的,由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决定将&ldo;陆军军官学校&rdo;扩大改组,于1926年3月1日正式命名。

共产党人熊雄是这次筹备改组的委员之一。

由此开始,军校书报刊如《黄埔日刊》、《黄埔潮》、《政治学概论》等都署用这一校名。

这一时期,师生佩戴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铜质证章,不但铸有&ldo;青天白日&rdo;与&ldo;镰刀斧头&rdo;的两党标志,还在证章中心铸上了地球图案,象征&ldo;世界革命&rdo;,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思想在军校中占有显著地位。

在此期间,也有文稿和报道等以&ldo;国民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rdo;、&ldo;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rdo;署校名,但并非正式命名。

这两个校名的使用,反映的不仅是军校属于国民革命军编制,其实质是随着蒋介石军事大权在握,他又一次试图减弱共产党势力在军校中的影响。

1927年4月23日出版的《讨蒋特刊》1927年1月,国民党中央迁到武汉,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武汉开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该校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濒临破裂时期,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扩大改组而成。

在广州黄埔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这时蒋介石在上海已发动&ldo;四&iddot;一二&rdo;政变,他以南京为校址,又成立了一个&ldo;中央军事政治学校&rdo;,公开组织筹备委员会,并以正宗&ldo;黄埔军校&rdo;自居。

这样,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同时出现了&ldo;中央军事政治学校&rdo;,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当时,以广州黄埔为校址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内国共两党势力处在对峙时期,双方斗争激烈,胜负未分;以南京为校址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虽然在筹备阶段,但蒋介石却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调动在广州黄埔入学的第5期学生到南京举行毕业仪式,宣誓反共;只有以武汉为校址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仍然是共产党的革命势力占优势,所以反蒋的立场最为坚决,取消了以蒋介石为校长的校长制,建立了以共产党人恽代英等3人为常务委员的委员制,出版《讨蒋特刊》、《革命生活》等书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ldo;讨蒋运动&rdo;,名震一时。

早期黄埔军校历次校名的变更,显然都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有密切关系,反映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与斗争的现实和力量变化。

1927年蒋介石发动&ldo;四&iddot;一二&rdo;政变后,广州黄埔军校于4月18日进行&ldo;清党&rdo;,4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师生被捕,许多人惨遭杀害,其中有著名的共产党人熊雄、萧楚女等。

从此,革命的黄埔军校变质。

之后,广州黄埔军校相继更名为&ldo;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rdo;、&ldo;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rdo;。

1930年9月,蒋介石命令停办在广州黄埔的军校。

至此,以广州黄埔为校址的黄埔军校宣告结束。

黄埔军校在广州时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历史。

军校建校之初,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努力建设一支为救国救民,统一国家,不惜牺牲的革命军,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邻小说
声声入尔[娱乐圈]  雇主观察日记  我在年代文里当团宠  [白发王妃同人]江山美人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九界仙辰纪  万古第一仙  我死后男主他疯了  宠婚似火:娇妻,好孕到!  梦里江山  洪荒之罗睺问道  我靠白莲人设攻略病娇男配[穿书]  诛魔奇侠传  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  不做女主真开心[快穿]  兵王之执法者  特工王座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  浴血罗霄  小农女天生神力